Children Spending Time on Gadgets and Not Talking to Parents

近年電子產品的流行,不論是大人,還是小孩都變成了「低頭族」。眼見很多小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抱着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看動畫片、玩遊戲,家長們都會擔心電子產品對小孩有負面的影響。再者,因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便會相對減少,面對子女只顧玩手機而不願與父母溝通,家長們又應如何處理?

1. 改善溝通方式

父母的溝通方式多傾向「單向溝通」、「封閉式溝通」,這些溝通方式欠足夠討論空間,令子女不願與父母溝通。家長們可嘗試主動當聆聽者,例如在晚餐時間,讓子女一邊吃飯,一邊分享在校園的事情。選擇先聆聽對方的想法,讓子女多表達內心感受,運用正面的語言來進行雙向溝通,彼此會更了解。

2. 調整角色

家長們要理解子女並非不想與父母溝通,而是覺得很困難。主要原因是子女覺得父母有一定的權威性,每當父母與子女交談時都少不免出現勸導、命令的字句,例如「你應該去溫習」、「你不能這樣做」。再者在使用電子產品時,子女會不明白為何只有他們要受限制,但父母卻可以想用就用呢? 面對這些不公平,子女都會產生厭惡感,繼而不想跟父母去溝通。這時候,父母應主動去了解子女的想法,並且要建立互相都是平等的角色,同一規則,例如每次使用手機不得超過三十分鐘,這不只應用在子女身上,父母也應同樣遵守,這對子女來說會更有說服力。

3. 控制情緒

明白到管教子女並非容易,父母本身都承受不少壓力。為了更有效改善與子女的關係,父母都需要調整個人的情緒。因為情緒會直接影響個人的想法、態度和價值觀等。當父母能夠調整好情緒時,就更能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、理解子女的行為。例如最近子女面對考試壓力,心情低落,又不想與人說話,寧願對著手機,希望可以輕鬆一點。家長如果用明白、理解的態度與子女溝通,例如︰「爸爸媽媽明白你最近壓力很大,不如我們跟你出外走走,放鬆一下,好嗎?」子女面對父母的關心及體諒,會覺得被尊重,自然更願意跟父母溝通。

手機的確為我們帶來了方便,但若過分沉迷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因此減少。家長必須明白溝通「重質不重量」,趁着午飯時間打個電話,或傳個訊息,問候子女的校園生活,子女亦可關心父母的工作,短短5分鐘的用心傾談,勝過相對無言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