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導孩子處理負面情緒》
孩子會因不同的事而產生負面情緒,例如考試成績不佳、與朋友爭吵、玩具破損了等等。而每當父母看到孩子不開心,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趕快讓他們好起來。但心理學家蘇珊‧大衛(Susan David)卻說這是錯的。馬上讓孩子快樂起來,在當下雖然可以讓父母鬆一口氣,但長遠卻不利孩子的情緒健康。真正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不是要逃避或忘記,而是要教他們「面對」負面情緒。家長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式,逐步讓孩子學懂處理負面情緒。
一、了解自身的情緒
當孩子不開心時,家長可能習慣性地說出安慰的說話,如「不要難過、不要生氣」,但家長這種做法只是在教孩子避免負面情緒。相反,家長應讓孩子了解個人感受,就算是傷心、難過、生氣也好,讓他們感受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。當孩子有情緒時,家長也不用害怕他們把情緒表現出來。在傳統的觀念下,我們會不自覺教導孩子「男生不可以哭」,「女生不可以大吵大鬧」等。其實這種觀念只會令孩子害怕自己的情緒,變得逃避。因此,當孩子想哭、想發脾氣時,家長應用正面的態度去接受,當他們感覺被了解,他們會更願意處理這些負面情緒。
二、學習用言語表達感受
對於年幼的孩子,他們只會簡單分辨開心、不開心,亦未能夠用言語表達個人感受。因此父母可以慢慢地教導他們,例如配合繪本,讓他們學習分辨生氣、傷心、害怕、焦慮等的情緒。再者,當父母發現孩子不開心時,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問孩子︰你現在覺得怎樣? 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呢? 除了給孩子時間冷靜外,更可以多鼓勵他們表達。因為在表達的過程當中,他們會思考並將感受具體地表達,不但可以讓家長更了解孩子,亦同樣讓孩子了解自己更多。
三、學懂放下情緒,轉換思考模式
當一個人充滿負面情緒時,很自然整個思路都會變得負面。例如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,他不開心之餘,亦開始出現其他負面思想,包括「成績不好就會影響升學,之後就會影響個人的競爭力,做什麼也不會做得好,我真是一個廢人」。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,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,我們可以協助孩子找方法舒緩情緒,例如聽歌、出外走走等。而且我們需要提醒孩子就算是最低落的情緒,也不會永遠持續,它會過去的,只要你不逃避它,找方法勇敢面對它,它總會過去的,而你亦不會一直困在這些負面情緒當中。
人人都會有負面情緒,但對於孩子來說,這亦是他們需要學習的人生課程。我們要了解自身的感受,勇於面對,找出方法解決或是舒緩負面的情緒。負面情緒不是可怕的事,反而它有助讓孩子成長,變得更勇敢及懂得處理個人情緒。家長們可以嘗試放手,讓孩子學習自己幫助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