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孩子經常說「不」怎麼辦?》

有些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經常都會說「不」,當叫他吃飯、睡覺都總愛說「不」。在家長的角度既不希望成為只會輕易妥協的父母,處處驕縱孩子,而另一方面又不想用強迫的語氣叫孩子做事。面對這樣的矛盾,家長可以參考以下的做法。

一、了解孩子的需要,理解他的感受

孩子說「不」並不代表他頑皮或進入了反叛期,其實說「不」是孩子正在建立自我認知和獨立的階段。他們會希望為自己做決定,因此無論家長叫他做什麼,他總會與家長持對立的說法。面對這些情況,家長先不要生氣,可以試轉用另一種方式與孩子溝通,例如,面對懂得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孩子,家長可以說︰「媽媽知道你現在還不想睡覺,那麼你還想做什麼嗎?」,用問句的方式引導孩子回答,試把主導權交給孩子,讓他感到被尊重。而面對較年幼的孩子,家長可以說︰「媽媽知道你現在還不想睡覺,那麼你想聽故事,還是玩多一會玩具呢?」,幼童未必能夠清楚地表達個人想法,所以家長可以用選擇題的方式讓孩子選擇。

二、家長嘗試改變說話模式

如果家長自己都經常說「不」,例如不准看電視,不准晚睡覺,不准把玩具放在地上等等,每項的規範及負面說話都會使孩子感到壓迫。想要孩子有一個正面的價值觀,家長可以先由說話開始,同一情況,「不准看電視」,可以轉為「看不多於10分鐘的電視,因為看太久會傷害到你的眼睛」;而「不准把玩具放在地上」則可以改為「我們可以把玩具收拾在玩具箱內,那麼就不會阻礙到別人走路了」,多教導孩子正面的話語,他們亦會去模仿並表達出來。

三、家長要以身作則

父母如果常常說不准、不要,那麼孩子一定會有樣學樣。所以家長可以參考第二點的建議,盡量用正面的方式把句子表達出來。再者,面對不可妥協的事情,例如過馬路時必須遵守交通燈的指示,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原因,因為如果不遵守的話,車子就無法了解道面情況,就會容易發生交通意外。讓孩子了解原因比直接說「不」會更有效。另外,父母的說法要統一,例如看電視,媽媽說只能看十分鐘,而爸爸卻讓孩子不斷看的時候,孩子就會覺得大人的說法不一,他會更不願意聽從媽媽,所以父母本身自己都要先溝通好,確保說法一致。

說「不」是孩子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,家長不用過份擔心,只要我們多用正面的句子與孩子溝通,他們便可以從中學習,而不會只是說「不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