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 to develop patience in children

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容易會分心,無法集中學習,因此學習進度會受影響。相反,擁有耐性的孩子較能夠堅持及做重複性的事情,例如閱讀、體能訓練等,他們會比其他人更有毅力,不半途而廢。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耐性? 家長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開始。

一、建立時間觀念

當孩子開始對數字有認知後,我們就可以教導孩子看時鐘,明白到小時、分鐘等的概念。我們也可以使用計時器,例如讓孩子看電視10分鐘,利用計時器讓他們感受時間如何一分一秒地過。另外,有時候我們會說「等一會」、「稍後」等空泛的字詞,結果會很容易令孩子失去耐性,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要等多久。因此我們可以對孩子說「等我10分鐘」,或是「等你放學後」。這種說法更能讓孩子願意接受等待。

二、了解孩子的成長進度,訂立適合的時間表

不同年齡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耐性。有專家表示把孩子年齡乘3倍就是孩子可接受的最長等待時間。例如一個6歲的孩子,他願意等待的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。當明白到孩子的成長進度後,家長就可以為他們訂立不同的時間表。例如在做功課時,對於6歲的孩子,家長可以盡量把做功課的時間維持在20分鐘內。如果在指定時間內做不完,家長不必勉強孩子,而是可以給予孩子一個5分鐘的小休。適時的休息可以為孩子充電,而且在訂立時間表時都可以讓孩子明白到自己的耐性極限,然後再加以訓練。至於訓練的方法,將會在以下兩點提及。

三、延遲滿足慾望的時間點

在孩子出生以來,父母都會習慣貼心照顧。當孩子有需要時,家長都會盡快滿足他們,但是當孩子成長後,如果他們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立即得到,他們就會慢慢失去等待的耐心,而當出現要等待的時候,他們很快就會出現到煩躁不安。因此,當孩子的需要不是太緊急,例如想去公園玩,父母就可以跟孩子說︰我們將會在20分鐘後出發,如果你可以耐心等待的話,去公園之後我們一起買雪糕吃吧! 透過一些小獎勵吸引孩子去接受等待,他們對於「等待」就不會太反感了。

四、參與節奏慢的活動

要訓練孩子的耐性,並不是用言語就可以讓孩子學得懂。我們可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慢慢體驗及習慣,例如參與靜態的活動,包括下棋、玩積木、拼圖等。另外,學習樂器也是訓練耐性的好方法。因為透過認識樂理,他們會知道不同音符代表不同的拍子,一首曲由不同音符組成,要掌握好節奏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,不能過急、過慢。如果孩子是比較好動、活躍的話,家長可以為他們安排不同的運動學習,例如棒球、跳舞。既可以讓孩子樂在其中,同時可讓他們學習等待。

培養耐性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,一個有耐性的孩子比較願意堅持完成一件事,而且不輕易放棄。所以從孩子年幼時便可開始培養他們的耐性,這對於他們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