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戲與專注力的相互影響
不少家長常跟我討論,孩子的課餘活動與學術難以兼顧,尤其以升上小學後的孩子居多,常常需要上補習課,追趕學業進度, 引致孩子的遊戲時間不足。
遊戲時間不足的影響
很多家長都不知道,其實遊戲不足的孩子往往也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。不少人以為,減少孩子遊戲的時間便能讓他們專注學業,但事實卻是相反的。
孩子想要遊戲,而家長卻要他溫習學術科目,他的心意根本不在此,又怎麼可能專心做呢? 然後由於他們無法專注溫習,成績下滑,家長又為他增加補習課,孩子的遊戲時間更少,引致惡性循環,最終造成了在家吵個不停,卻又一點幫助都沒有。 那如何是好呢?
先遊戲後學習
大多數家長的處理方法是:「你把功課做好了便可以去遊戲。」 是的,在家長的要求下,孩子或可在短時間內把功課做完,但功課的質素不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。但如果把遊戲與學習的先後次序交換,那又如何呢?
馬思勞的需求層次論指出,人類首先會追求生理需求,如吃飯及睡覺等,被滿足後他們便會進入下一個層次,尋求安全感,然後是歸屬感。當這些都被滿足後,他們會追求被尊重,最後才會追求自我實現。
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從遊戲中學習及成長的。遊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需要,就如同他們嬰孩時期需要喝奶時會哭鬧一樣。先讓孩子進行有限時間的遊戲,能解決孩子當下的心理需要。當心理需要被滿足後,孩子便能更專注於父母所要求他做的事情。
我們可以給孩子定下一個時間表,例如每天放學後先進行30至45分鐘的遊戲時間,然後吃茶點再做功課。 每天臨睡前,跟孩子總結一下當天遊戲做了些什麼,功課做得怎樣,聽一聽孩子的感受,讓他們知道其感受也被尊重,做起功課來定更事半功倍。
以下一些消閒地方推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