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Right Way to Reward Child
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學習或做一些好的行為,都會訂立不同的獎勵計劃,例如買一些玩具作獎勵,藉此希望吸引孩子完成要求或目標。然而,有很多人會擔心如果一直有獎勵,孩子就會習以為常。而一旦沒有了獎勵,孩子可能會即時不願聽從父母的說話。到底應該如何給予獎勵,以下有幾項建議可以給家長參考。
一、獎勵是在於成功感,而非物質本身
有心理學家指出要孩子喜歡學習或做某件事,理應讓他們感受到當中的趣味及成功感,而非靠物質獎勵。例如有兩個孩子,我們對孩子A說「當你畫好這幅圖畫,我就買遊戲機給你」;而對孩子B只說了「請你完成這幅畫」當中完全沒有提及遊戲機的事。當他們完成後,孩子A的確得到了遊戲機,而孩子B完成後除了得到讚賞後就沒有其他獎勵了。很多人會以為孩子A會更願意努力畫畫吧? 但正正相反,因為孩子A把畫畫視為可以取得獎勵的行為,當沒有獎勵時就變得沒有意欲完成。然而孩子B,因為由一開始就沒有遊戲機,對他來說,畫畫更容易變成他的興趣,而且得到稱讚反而使他更滿足。
二、改變獎勵的模式
很多父母普遍會買玩具給孩子作獎勵。假設父母買了價值一百元的玩具給孩子,孩子的心態就會期望下次的獎勵更加大,那麼這只會變得無底深潭,永遠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,而且他們亦只會把著眼點放在物質上。因此當孩子真的取得好成績或在其他事情上做得好時,家長是可以給予獎勵的,但不是物質上,而是可以改為帶孩子去公園玩、獎勵他多看十分鐘電視等。其實孩子的想法很單純,有時候可以外出玩比買一件新玩具更開心,因此家長可以用活動替代物質上的禮物。
三、教導孩子什麼是自己的本分
家長總會遇到以下的情況,例如叫孩子做功課,他不願意去做;叫孩子把玩具收拾好,他又不願意去做。為了吸引他們去做,父母可能會採用獎勵方式,例如給予孩子糖果、打機等的獎勵。雖然獎勵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孩子去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,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要做這些事。父母可以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度,並說「爸媽要工作,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,我們需要工作來賺取金錢,這才能應付到一家人的開支。同樣你需要上學做功課,因為你要學習知識,到你成長後就可以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。」、「媽媽了解收拾玩具不容易,不過試想想,如果你不收拾的話,你的房間就會變得混亂了。」讓孩子明白要做的原因,他們會因理解而行動,到下一次遇上相同情況,孩子都會更自動自覺去做。
家長們常常會猶疑應不應該給予孩子獎勵呢? 獎勵他又怕寵壞他;不獎勵他,又怕他洩氣。但我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獎勵的目的是什麼? 就是希望孩子去做好他的本分,我們應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他要讀書? 為什麼他要學習不同的事情? 當他明白原因,找到當中的趣味,就像去玩耍一樣,為什麼不用叫他都主動去做? 因為他有興趣。 就算家長想獎勵孩子,不妨用其他方式取代物質獎勵,例如說話上的稱讚、承諾帶孩子外出遊玩等,相信孩子會更樂意收到這些獎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