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 to understand the child's inner world?

就算是親生子女,父母都會覺得自己不夠了解他們,總感到與子女有很大的距離感。特別在疫情期間,一家人多了時間待在家中,與孩子見面及相處的時間都多了,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把握這段時間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呢?

 

一、用孩子的視覺出發

如果父母一直用自身的角度去看待孩子,我們很難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。試想想,我們每一位大人都曾經有童年,當時的我們思想很簡單,每天只想多與朋友玩耍,當收到禮物或別人的稱讚時都會感到特別興奮及滿足。然而,人人都需要成長,當我們踏足到社會,開始工作,為生活忙碌時,我們會慢慢把時間分到較重要的事情上,相對年幼時,我們已變得不一樣。但是你的孩子現正經歷屬於他們的童年。因此當大人的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說話及想法,我們應多聽孩子的分享,而且要表現得認真及感興趣,那麼孩子會更願意與你分享。

 

二、與孩子有平等的交流

好多家長會為孩子安排好每一件事,包括吃什麼、穿什麼、做什麼。然而家長會很容易忽略掉孩子的想法。再者,部分家長會過度管束孩子的言行,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或說錯話就會換來父母的責備。久而久之,孩子會把個人感受收起來,不再主動與他人作交流。當父母的雖然需要管束孩子,但要適可而止,平日也應尊重孩子的行為及言行,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他們有獨立思考,亦會反映他們的感受。我們應鼓勵孩子多表達,而且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可盡量避免使用具權威性及批評性的態度,以防止孩子產生逆反心理,從而不接受你的建議。即使孩子不肯向你透露任何想法,也不要衝他發火,因為你越是這樣,孩子越是什麼都不肯說。

 

三、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太重

有時候大人會認為孩子很頑皮,亦不聽話,例如︰手足爭吵、不收衣服、不肯做功課等,父母可能會經常為這些事情與孩子有衝突,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會出現隔膜。其實這些情況在父母眼中可能是不好的行為,對孩子來說卻是他們成長的過程。父母不難發現的是就算孩子之間爭吵,其實他們很快就會忘記為了什麼而爭吵,亦很快會和好,因為孩子不像大人一樣可以好輕易地表達到個人感受,孩子是需要學習,那麼他們是如何學習? 就是從與他人相處,那怕是爭吵,其實這些都是他們的學習階段。另外家長對孩子的學業尤其重視,見到孩子懶惰就會非常生氣。但有些事情並不能單靠用催促或責罵就可以改變,家長不妨轉用一些鼓勵的語氣,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性,另外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,可能孩子現在還太少,的確未能理解讀書的重要性。家長都需要學習等待,因為有些道理是需要孩子大一點才能明白的。

 

想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,我們需要主動去了解、關心及體諒,這過程是不能急趕,也沒有捷徑。作為父母,我們可以多用關心及鼓勵的態度與孩子相處,這有助減低與子女之間的隔膜。另外,我們要明白大人與孩子的思想本身就是不一樣,我們不可以強迫孩子接受我們大人的想法,反而應嘗試從孩子的視覺出發,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。